设为首页 / 添加收藏 / 返回首页
当前位置: 队伍建设 -> 法苑文化

从“一无所知”到“略懂门道”——一名司法新兵的“心”感悟

  发布时间:2025-09-18 09:37:41



时光如白驹过隙,转眼间我已在商城法院执行局工作了三个月。这段时光里,我从一个对执行工作一无所知的法学毕业生,逐渐成长为略懂执行门道的司法新兵。

初到执行局,扑面而来的是堆积如山的卷宗和响个不停的电话。我的第一项任务是整理卷宗,这本以为是简单机械的工作,却让我第一次感受到执行工作的分量。

每个卷宗袋里都装着一个家庭的悲欢离合,每份法律文书都承载着当事人对公平正义的期盼。在整理卷宗的过程中,我深刻意识到,执行工作处理的不仅是案件,更是别人的人生。跟随执行法官外出执行,是我这三个月中最重要的学习经历。第一次参与查封房产,在这次查封活动中,执行法官并没有机械地执行公务,而是耐心倾听老人的诉说,既坚持原则又给予人文关怀,最后圆满完成这次执行活动。这件事让我明白,执行工作不仅是法律技术的运用,更是一门沟通的艺术。

在执行局,我见识了人生百态。有的被执行人为逃避债务费尽心机,有的却因实在困难而无力偿还;有的申请人理解执行难度,有的则因焦急而情绪激动。我逐渐学会在严格执法的同时,体察当事人的实际困难。有一个案件令我印象深刻:被执行人家庭异常困难,靠低保生活,申请执行人则是个等着发工资的小企业主。通过多次沟通协调,最终达成和解方案,虽然金额不大,但双方都表示满意。这种成就感,远胜于简单粗暴的强制执行。

执行工作既需要法律智慧,也需要生活智慧。我的师傅有个笔记本,上面不仅记录案件信息,还备注着当事人的特殊情况,以便在后续的执行过程中及时关注案件情况。他常说:"法律是刚性的,但执行可以有温度。"这句话已经成为我的工作准则。当然,工作中也有无奈和挫折。有时明明知道被执行人有履行能力,却苦于找不到财产线索;有时看到申请人焦急的目光,却因程序限制不能立即解决问题。但这些困难反而激发了我钻研执行技巧的热情。我开始学习如何利用网络查控系统,如何分析银行流水,如何从蛛丝马迹中发现财产线索。

三个月来,我养成了每天写工作笔记的习惯,记录每个案件的进展和心得。电脑里整理着各类执行文书模板,每天忙于整理相关文书。在这三个月的工作中,在师傅的带领下,我从一个看到卷宗就头晕的新人,变成了能够独立整理相关文书,处理简单情况的执行员。

执行是公平正义的"最后一公里",这三个月让我深切体会到这句话的分量。每个案件的执结,不仅实现了个案的公正,更是在夯实社会的诚信基石。我知道自己还是执行战线上的新兵,前路漫长,但我已经准备好在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。因为我相信,每解开一个执行难题,就在当事人心中种下了一颗法治的种子;每实现一份合法权益,就为法治社会增添了一份力量。

 

责任编辑:周珊珊    


关闭窗口



Copyright©2025 All right reserved  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版权所有   豫ICP备12000402号-2